这里所指的同伴是一些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年龄相当的儿童,把他们和学习困难儿童安排在一个班上一起接受教育。这种康复方法是美国弗吉尼亚Common—wealth大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教授Donald P·Oswald博士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施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三种干预措施:
1、安排一个环境以刺激同伴乐观向上的情绪和不断的努力,主要有:
①组建一个完整的游戏团体。
②给每个学习困难儿童配备一个同伴朋友。
③同伴教育方法,让学习困难儿童和同伴结成对子,在自然的相互作用下不经意地学习一些社会行为。
④团体导向的偶发事件,它要求班上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一个特定的行为以获得强化。
2、 教同伴一些如何与学习困难儿童相互作用并强化学习困难儿童的方法,主要有:
①朋友网络。
②关键反应训练。
③同伴应如何启动交流的训练。
3、改变同伴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期望以及通过教给学习困难儿童一些社会技能来促进人际交流。对学习困难儿童的不适当的期望会影响同伴在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性。如果学习困难儿童能够增加与同伴相互作用的频率,那么同伴就会改变对他们的期望并更加愿意和他们做游戏。
①启动交流的训练;主要是运用强化原理来鼓励学习困难儿童主动与人交流.在训练过程中同伴只是一个反应者而存在。
②共同启动交流的训练;整个训练过程持续20分钟,在一个小的游戏团体内进行。
爬行在婴幼儿动作发育中非常重要。爬行不仅可促进全身动作的协调发展,为直立行走打下基础,而且可以较早地正面面对世界,增加空间的搜寻,主动接受和认识事物,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
1. 腹爬:腹爬基本模式刺激:孩子取俯卧位,两人立于孩子两侧,分别握孩子一侧前臂与小腿,然后做伸左侧.屈右侧交替进行的运动,不停地给予此模式刺激,给孩子一个正确爬行的固定模式;用刺激性手法刺激足跟,促使其爬行;可用BObath球训练其上身的抬高,因为只有躯体上部抬高,才能更好地完成爬行。
2.手立位:两手立位:颜面向正面,上部躯体抬高,用前臂.手掌撑上半身体重的姿势,一定要把下肢压住,以促上肢撑起身体,可利用滚桶来帮助上肢无力患者完成此项动作,或用枕头也可以。此动作的完成是为了锻炼孩子上半身的抬高,对以后的站立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
3.四爬位:即双手.两膝.小腿前部.足背 均着地支撑。颜面向正面,肘伸展,上肢与大腿同时垂直于地面。由两肘立位转换为四肢爬行的正常动作,从右侧开始运动时,首先颜面向右上方,随着右侧骨盆转动,右侧下肢屈曲。
4.爬行训练:训练者跨在患儿身上,两手支撑其肩部向左右移动,使其成爬行动作。
5.高爬训练:由四爬位转换为膝立位的正常爬行运动模式,从右侧开始,头部顺时针方向稍扭转.伸展,继之躯干向同方向扭转抬起,右手离地面,然后左手也缓慢离开地面,使体重移至两下肢。